English

蔡锷究竟是怎样逃离北京的

1999-08-02 来源:光明日报 刘淑云 我有话说

编者按 :本报3月1日刊载《端纳小凤仙蔡锷》一文后,收到读者来函,对该文有关事实提出不同看法。本着客观公正、百家争鸣和尊重历史的精神,特将来函刊出,以求方家共同探究。我们也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本着这种精神,积极参与《世纪》的办刊工作,使《世纪》成为大家正确认识历史,认真思索未来的园地。

贵报1999年3月1日“世纪”第十一版“世纪人物”专栏刊登了一篇题为《端纳小凤仙蔡锷》(以下称《端文》)的文章,我想就该文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
1915年年底,蔡锷从北京潜回云南,参加发动护国战争。《端文》提出“正在帮助蔡锷逃离北京的人,是当时活跃于中国政坛的澳大利亚记者端纳”,并对此过程进行了一番详述。但有两点我表示怀疑。

首先,关于蔡锷离京、从天津乘船赴日的时间。文中说是“12月1日”端纳“与蔡锷一起登上火车直达天津,直到亲自将蔡送上东渡日本的轮船后,才打道回府”。可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《中华民国史》记载,蔡锷按先斩后奏之计于11月18日从天津登船东渡,19日电告其在经界局的助手周钟岳他已离津,可速拟续假三月赴日就医之文代呈袁世凯,22日周代蔡续假三月;几天后,周见进展顺利,又代上一呈,明言赴日就医。这有当时的政府公报及周钟岳(字惺庵)的《惺庵回顾续录》可资佐证,材料详备,故11月18日这个日期是较可信的。

其次,关于蔡锷从京、津出走的方式。长期以来一直有很多逸闻传说,归结起来都是“逃”。护国反袁是个庞大的计划,从蔡锷在北京与云南的将官取得联系、互通消息、进行筹备,到最后发动起义,过程是很漫长的,且始终须严格保密。蔡锷出走只是其中一个步骤,倘如那些逸闻传说,或《端文》所说“端纳和仆人……让身材瘦小的蔡锷在备好的洗衣篓里,抬上马车,直奔崇文门火车站”,然后利用外国人的特殊身份顺利地抵达天津,情节固然惊险离奇引人入胜,但却有悖事理———因为蔡锷诡秘的失踪,无异于明白地告诉警觉的袁世凯他是“窜回老窝去造反”(蔡是由云南奉调进京,而云南正是袁氏势力不及的地方),使袁有所准备,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他绕道回滇的危险性,而且暴露了起义的动向,护国运动的星火未及点燃,恐怕就要被袁氏早早地扑灭了。《中华民国史》载:蔡锷为了脱离袁世凯的掌握,早在1915年10月下旬就试探性地向袁请病假,因他当时确实患病,袁也就应允;11月初,蔡又要求续假,“赴津就医”,袁仍不疑,蔡于是名正言顺地去了天津。在密探监视下,他时而住院养病,时而“溷迹于娼中”,一俟监视稍懈,便登船而去。走后,才由周钟岳代请“赴日就医”,袁见木已成舟,虽不情愿他远走,却也没有办法了。另据蔡端所编的《蔡锷集》中讲:抵日之后,蔡锷仍托朋友旅行日本几个地方,每到一地就寄一封预先准备好的信给袁的亲信,表示他还在日本游历疗养。可见,蔡锷一直在用计麻痹着袁世凯,希望蒙蔽他越久越好,以便为起义的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。所以蔡锷的出走,不会也不该采取“逃”这种冒险的方式。

作者附记: 我是蔡锷的长媳。蔡锷长子、先夫蔡端1951年至1957年曾在《光明日报》工作过,他已于1997年9月去世。长期以来,我们一直订阅《光明日报》,近日看了《端纳小凤仙蔡锷》一文,考虑再三,决定写这封信。蔡端生前曾在多处报纸上发表谈话或文章,就蔡锷出走京、津这段历史,针对一些误传、讹传进行订正和澄清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